预裂纹和组织对高强度钢脆性破坏的影响
35411032藤村 友奈
1.背景
有研究表明,由于主裂纹破面发生了二次裂纹(与主裂纹不同的裂纹),破面的晶粒破坏方向不同,所以可能存在多个发生点。因此,本实验室提出:在脆性破坏发生之前,发生多个裂纹,然后合并、成长,寻找最终的脆性破坏的预破裂多发模型的可能性。
本研究的目的是,确认在最初的主裂纹发生时,有无同时发生的脆性裂纹的初始的预裂纹发生,将裂纹和结晶组织的三维形状图像化,确认预裂纹的发生位置。
2.试样准备
A3钢材,将试样热处理后,用于三点弯曲实验,在试样发生脆性破坏之前解除负荷。
3.磨抛查看试样内部
借助鹿儿岛大学足立教授的全自动逐层切片成像系统(Genus_3D),对有裂纹的试样进行了自动研磨、拍照、进行了三维图像的制作。
3.1逐层磨抛条件
层厚:5μm
层数:50
3.2成像方法
为了观察晶体组织而进行抛光研磨,用2%硝酸酒精腐蚀液腐蚀后,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,在300倍条件下拍照。
3.3三维重构
将磨抛成像的50张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构。A3钢的三维形状图像如图1所示。
利用EBSD对晶体方位进行了分析。基于Genus_3D的A3钢的三维形状图像如图2所示,基于EBSD的晶体方位测量的结果如图3所示。
3.4三维形状图像的观察
如图1,在加工研磨图像时,由于将晶界、结晶组织、预裂纹同样地通过二值化变换为黑色,因此在三维形状图像中无法区别,很难观察。因此,连续观察加工成三维前的研磨图像,在晶界中有多个边界细薄的部分和观察到边界粗浓的部分。可以推测,该粗浓的边界可能是预裂。具有预裂纹可能性的研磨图像如图4所示。可以确认,看到预裂纹的位置是沿着晶粒边界的。
在鹿儿岛大学制作的三维形状图像中,将二次裂纹前端的角度不同的裂纹命名为SC-A、SC-B,并进行了观察。使用EBSD计测周边的结晶方位,根据图2、图3可以确认,裂纹一边扭曲一边贯通结晶方位不同的结晶晶界。图5表示从多个剖面观察的二次裂纹。
图1 A3钢的三维形状图像
图2 A3钢的Genus_3D三维形状图像
图3 裂纹前端的EBSD图像
图4 预裂纹
图5 从多个剖面的观察
4.结论
1)与晶粒的位置关系:可以确认此次观察到的预裂纹都是沿着晶界发生的。
2)从三维形状图像可知,即使晶体方位多次扭曲,裂纹也会贯通旧γ晶界。